接上次讨论主题冲突-社交能力发展的有力助手。今天,我们具体深入具体讨论一下对于孩子争抢物品冲突,解决方案,孩子的心智运作以及如何提升孩子心智这块内容。
 
正如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一句话:“吵吵闹闹是上帝赐予孩子们的礼物,孩子们在吵闹中长身体,长智慧……” 这里的长智慧如何理解?用我们专业术语就是心智的提升,感同身受的提升
 
冲突解决之道,对于NT孩子而言,也是育儿专家,研究学者致力研究的一个重点。怎么讲呢,因为冲突解决之道,是双方心智交流的过程,社交能力提升的过程
 
下面是幼儿冲突解决方案,而1,2,3,7是最常用的解决方法占50%左右详情见 冲突-社交能力发展的有力助手
 
1. 语言主张:语言来表达自己想法,感受,立场。 比如:这是我的积木!把积木还给我!(双向沟通 对方明白)
2. 语言攻击:羞辱,骂 (能否找到对方弱点)
3. 语言威胁 不给我就打你,不给我就告诉妈妈!不给我就不跟你玩了等。(能否找到对方弱点)
4. 肢体动作:抢回自己东西(能抢过来吗?对方是否会哭,是否会受到老师惩罚)
5. 友好形式:主动商量,提出建议比如我们分享轮流等。(更高心智)
6. 规则约束:给同伴解释行为规范 (双向沟通 解释给对方)
7. 寻求他人帮助:告状(当下环境中有帮我的人吗?)
8. 提出交换条件(对方是否喜欢)
9. 逃避放弃
讨论一个案例(幼儿园中班4岁左右):
 
幼儿A将玩具搬到地面上,幼儿B伸手去拿。幼儿A说 “那是我的,不准拿讨厌”
幼儿B 说:“已经没有了” 幼儿A说:“你不会去别的地方拿去” 幼儿B 说:“老师说大家都可以玩积木” 幼儿A就给了幼儿B几块积木,随后用手保护自己的积木。
 
我们分析一下他们的策略:
 
首先幼儿B要拿幼儿A的玩具,幼儿A说:”那是我的 不准拿 讨厌”。就使用的是语言主张跟语言攻击。
而幼儿B 找出理由,”已经没有了”。而幼儿A说:”去其他地方拿去”, 还是使用了语言主张。
最后,幼儿B说老师说大家都可以玩,就使用了规则约束,最后幼儿A做出让步,但他也保护自己的积木。
 
我们再分析分析他们心智运作,幼儿B伸手拿,幼儿A语言主张。在这里幼儿A不是去推,打幼儿B,而是语言主张,首先声明我的立场,我的观点,并确定幼儿B听懂我的主张与威胁。幼儿B呢,没有直接上手去抢,为什么?他的决策在于,幼儿园玩具,有规则,比如先拿到先玩,但他放弃了吗?没有,他主张了他的原因,因为这里没有玩具,我怎么玩。而幼儿A里面做出语言主张,你去其他地方拿去。这时候,幼儿B想到幼儿A弱点,他是害怕老师制定的规则,所以拿出幼儿园规范,最后幼儿A不得不给他,同时幼儿A现在很清楚知道,幼儿B现在有抢他玩具的可能,就开始保护好自己的积木。
 
可见,看上去就简单的几个沟通互动回合,冲突解决,需要孩子很高的心智能力,感同身受能力。
 
 
 
所以对于我们ASD孩子,冲突解决的所要求的能力,其难度和要求不言而喻。
 
1. 语言主张是否对方听到了并听懂我的主张。要求很好的双向沟通能力。
 
2. 语言攻击/威胁是否站在对方角度,发现对方的弱点,来进行威胁。
 
3. 寻求帮助 找谁?找爸爸妈妈/老师/团队老大
 
4. 肢体冲突评估我能抢会来吗?抢回来对方是否会哭?是否会收到老师批评。
 
5. 交换能否站在对方角度,找到对方愿意换的物品?
 
6. 友好形式,也是利社会形式,相互商量,提出解决之道,这里要求心智更高,一般都是大班儿童进行方式。
 
所以,双向沟通是基础,没有这个能力,如何让对方感受到你的想法,你的要求?当我们放手让孩子们自行处理,一定要注意双方是否都具有基本沟通能力
 
那么我们家长怎么做呢?我们最近一个月天天就在冲突中度过(全全表弟做客,他快3岁心智跟全全相似),下面是我们的一下经验:
 
首先,我们可以刻意的去制造冲突,比如出去给全买的草莓,而表弟买的苹果,那么到家,他们之间在吃水果这块肯定是有冲突。表弟肯定要吃草莓,而草莓所属是全全的,首先他们这块是非常清楚的(首先保证他们物品所属是清楚明了)。
 
那么在全洗草莓的过程中,表弟一般会问全,“哥哥 我要”。在这里,全有能力主张自己,会说:“这是我的” (如果孩子没有回应,我们可以做一下辅助,比如给提醒孩子,比如全,弟弟给你说话呢).
 
当全离开去拿其他碗盛东西的时候(其实这块,孩子要有能力觉察到表弟意图,你要保护自己东西了他应该随手拿着草莓)(这个点,今晚我给表弟一起悄悄拿全全摆的树枝,我聚焦凸显了我的意图,比如我放慢动作,让全觉察到了,他主动保护自己物品)。
 
表弟拿走了他的草莓,这时候,全直接上手,抢。
 
这里引申出一个问题,我们大多数ASD孩子在这块就放弃了,这里我们要看孩子心智运作,分情况分析:
 
1.自己决策可以放弃的。比如:如果表弟就拿了一个最小的草莓,还是我不喜欢的,我就不要了。这个没问题。
 
2.很生气,寻求帮助,这个很不错,环境中,有我信任感觉有能力帮我解决这个问题,很好的心智过程。比如表弟害怕奶奶全求助奶奶而不是爸爸妈妈。
 
3. 没有任何决策,习惯性的放弃,这个是有问题的。原因如下:
原因一:孩子这块是否自我意识建立的不是很强烈?没有强烈的表达自己意识的动机?我认为有这种情况的,原因大多是由于咋们孩子大多主动性不是很好,我们家长习惯性的给予帮助,孩子缺失强烈的自我意识。这块是个很大主题,总而言之,我们就是多培养孩子独立自主意识,有时间深入讨论这块。
原因二,孩子已经在这种冲突中饱受打击没有成功的信心?这块也很突出,我们孩子由于表达能力差距,在幼儿园,这块经常是受到威胁的。全之前不乐意去幼儿园就是因为去幼儿园,经常受到大龄或者心智高的孩子的这种欺负,经常被误解而不得不给小朋友道歉。没有信心,害怕或者恐惧去幼儿园(其实我们感同身受一下,你天天去幼儿园,受到心智高的隐形欺负,老师也没有合理引导,我也不去争抢冲突解决来提升孩子心智)。不过经过全妈努力,幼儿园也做出了调整,现在全在幼儿园慢慢找到了自信。所以如果是这种情况,多创造孩子去解决这种冲突的成功经验,提升心智运作。那么他对下一次冲突,他就很有信心去面对。
 
 
回到刚才过程,全上手去抢,这是一种解决方案,但这是最好的吗?在当下情景,还行,怎么讲?因为全全知道(心智/感同身受),表弟 明白,这是谁的的东西。全全要,表弟就给了,但延伸到其他情景,比如全把一个东西放到桌子上,出去回来的时候,别的一个小朋友已经玩起来了,全上去就抢,合适吗?全全知道这个小朋友知道这个东西是谁的吗?所以这里,要引导孩子先去主张,并保证对方明白,揣测对方意图,是故意不给吗?那么决策呢,抢(能够抢过来) 自己抢不回来,是否要求助?等 都是我们引导提升孩子心智运作的过程
 
另外注意一点,解决冲突是双方的,不言而喻,是双方心智提升感同身受的过程。我们在引导下,让双方相互明白对方立场,对方怎么想,而不能仅从一方向考虑,比如就上面情景,表弟不给,引导他归属概念,然后引导他通过其他渠道解决,比如我们可以引导他,通过语言威胁角度,比如:给我一个,不给我就不跟你玩了(全全喜欢跟表弟玩)。比如后面案例,小朋友过来,拿走全全东西,在全全策略中,我们也要引导全全考察他的心智历程,是他不明白全全主张?不明白你我所属?还是已经情绪失控,无法沟通解决了?等。与此相反,而对于这个孩子,我们要引导他去表达自己想法,“我看到的,是我的啊?怎么是你的?” 也许这个孩子还是这个想法?然后引导他去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说,冲突解决,是小朋友双方共同提升心智过程。当一方或者两方在冲突中升级到情绪失控,或者暴力解决的时候,那么这个引导背离了我们的初衷。
争抢冲突解决来提升孩子心智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