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固执——关于自我的认识

ALP顾问|周成(牛爸)

有个家长说,周末带孩子们一起去图书馆,哥哥去找书看了,弟弟却找了个电脑玩游戏,临走哥哥发现觉得自己没有玩游戏,就爆发了。回家的路上不停地讲“不要弟弟玩游戏” “我下次不看书了”“下次不让弟弟来,只带我来”…… 

“没玩游戏你还能少块肉啊?”妈妈跟他讲了半天道理也不管用。在家里因为弟弟周三可以参加某课外班,自己去不了就发脾气,妈妈也说了“因为这是语言课,你讲话没有弟弟好,所以去不了”,但是无济于事。

经常会有类似的事例在我们身边发生,为什么呢?孩子刻板?认知不够?情绪控制不好?

 

如果我们跳出这些行为的表象,我们会看到,哥哥不停的在寻找平衡,只要弟弟有的,我就应该有;可是却看不到有时候自己有的,弟弟却没有。他可以把自己和弟弟放在当下做平衡比较,却不能把自己和弟弟放在一个宽广的范围里做比较。为什么他们的眼界如此狭窄,因为他们只看到了事,却没有看到“人”。换句话说,他们只关心当下自己的得失,却对“你我不同”认识不够。而我们普通人,也会不断寻求平衡,但是我们会对自己和他人有个更全面的认识。


那么我们告诉孩子,你和别人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优势、他有什么优势,你还可以怎样做弥补你的损失……增加孩子的这种认知有帮助吗?有,一定有。对前文那个哥哥而言,他不但知道,而且说得出来,可是这些认知却只给他增加了烦恼,为什么? 他遇到了ASD孩子社会化过程中的困难。


我们想要的是让孩子认识你我不同,而不只是单纯接受,接受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认识却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认识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我可以学着像你一样,我也可以把自己变得和你更不一样。


同样重要的是,我们说的“认识”是一个感觉、感受、体会的过程,而不是被告知或记住。


我们怎么告诉孩子‘你喜欢吃的我不喜欢吃’呢?我们可以当着他的面兴高采烈地大嚼生辣椒,吃他爱吃的饼干时却痛苦万分;也可能在跟他一起吃薯条的时候,专门去要辣酱来蘸着吃……当孩子可以感觉到我们喜欢吃辣椒了之后,我们是不是还可以让他认识到我们还有其他各种好恶?妈妈喜欢喝汤、喜欢红裙子、讨厌我吃饭敲桌子、喜欢我不挑食……当这些你我不同归纳到一起的时候,一个越来越完整的妈妈和自己是不是就浮现出来了?孩子是不是也就不只是看到事,也能看到人了?大家经常说的自我意识或主见是不是也就多起来了?当然这种总结和归纳一定需要生活中大量的积累。


所以像这种‘为什么弟弟可以上语言课,我就不能去?’的问题,我们干嘛不等到弟弟写作业,他却在玩的时候,再回答他“为什么弟弟正在写作业,你却在玩乐高?”

END


 
为什么固执——关于自我的认识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