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分享式注意力
牛爸(周成 ALP顾问)
分享式注意力 Joint Attention,也可以翻译成共同注意、联合注意。是一种监视和操控别人注意力的能力。Joint本身就有共同的;连接的;联合的意义,所以分享式注意力的重点在分享双方注意力的连接上,而不只是行为上孩子把东西呈现给大人看,或者眼神在东西和大人之间转移,焦点在注意力。
分享式注意力的结构
JA需要能读懂和模仿他人的三个非语言信号是“我在吸引你的注意力”“我要你看…..”“我想…..”.站在孩子的角度,从语法顺序上解读,JA的结构就是:给你—> “看”—> 我“想” ,同时伴随人、物间视线转移.
JA的四个要素
1.给你
做出给的动作(包括递、给还有发出声音、其他动作,如敲、打 )。
既是给予又是索取,发出给的动作其实意图是想要对方的注意力,可以理解为“我在这里”.
2. "看"
指向性的,做出指或看的动作,或者对刚才给你的动作做行为上的持续(比如我递给你橘子,当你接到的时候,却不给你,而是带着你的手维持给的状态,移动和转向第三人),但意图已经转变为“跟着我”。具体采用什么样的形式“看”取决于‘我“想”’的内容.
3.我"想"
分享式注意的目的,分三个层次
a.基本的需求(我要吃苹果、我要那个汽车)
这个过程可以是仪式化的,即下意识的,反射性的(小BB大哭,成人塞个奶瓶,双方都可能是反射性的行为)。但是要想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必须是自己有注意、有意识的做出来。可以说,孩子知道哭不仅仅是为了得到奶瓶,更可以吸引成人,而且之后成人会过来看到他想吃饼干的意图。
b.想法和情感(我觉得裙子很漂亮、觉得今天玩得很开心)
c.协助他人(比如当孩子和大人一起收积木,收完了大人找不到盒盖,孩子指着桌子下面“在这里” )
衍生的过程:我需要(客观实在)—>我觉得(主观感受)—> 告诉你(你要的答案是……).
4.人、物间视线转移
是在人能呈现出意图的部分和物品间转移,而不只是在人脸和物品间。
比如当孩子把苹果递给我的时候,孩子的注意力会在我的手和苹果间转移视线,因为我接苹果是用手,而不是脸。
寻找答案:了解人、物间的关系,判断人的意图.
寻求参照:检测自己的前三种行为有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分享式注意力的发展阶段
阶段一,查看注意阶段
通过调整注意力在人、物间转移,了解到他人动作背后的意图。
比如,孩子看到我伸手拿到一个苹果,孩子理解在这种情境中我伸手的意思是要去拿东西。
阶段二,跟随注意阶段
通过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看这个人的行为,来寻找他人“为什么”“怎样”做。
比如,孩子可以通过我伸手拿了个苹果吃,知道我的手伸向苹果不仅仅是要去拿,而且不是馋了就是饿了。
阶段三,引导注意阶段
通过吸引注意力,把他人注意力带到自己身上,然后通过进一步的动作,将他人的注意力带到我展现意图的部分上来。(这里感同身受的能力需要达到,我知道的,你未必知道)。孩子先哭,然后指饼干,把成人的注意力带到他想吃饼干的意图上来。这个阶段JA则包括了给你、“看”、我“想”。
如何发展孩子的分享式注意力
其实在我们跟孩子的互动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发展孩子的JA,但我们仍然需要注意。互动当中, JA会以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来,家长需要根据当下活动所必须的、以及现在孩子的能力提出适当的要求(刚刚好的挑战)。
举例一,视线转移
当知道孩子想吃苹果时,①成人通过等待、发出声音、拍手等方式把注意力先吸引到自己身上;②然后缓慢地把手伸向苹果,当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苹果上去的时候暂停,等孩子的注意力回到成人的身上,再继续伸向苹果;③拿起苹果。
只要孩子做观察者就好了,就是JA的阶段一或阶段二,这个阶段只要孩子有注意力跟随、有思考就好了,不需要做出来。
举例二,孩子是实施者
孩子拿着装着苹果的盒子向成人求助时,成人夸张地说“噢,打开?”,希望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身上,然后换面伸手过去或伸手过去却不接,希望孩子的注意力能在手和盒子之间切换换几次,然后在打开盒子的瞬间很高兴地说“打开”。
侧重引导孩子展现JA的阶段二,包含了孩子的意图在里面,这里主要是协助孩子把自己吸引的意图以及打开或吃的意图做连结。
举例三,孩子是实施者
孩子拿着装着苹果的盒子向成人求助时,成人发出夸张地疑问“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成人身上,成人慢慢伸手去拿,孩子的注意力又可能转移回盒子,然后成人表现出拿不到的样子,等孩子努力的尝试把盒子举给成人,表达出想要打开的意图就可以时(不一定要说出来),成人伸手去接同时夸张地说“我来帮你”。这里引导孩子展现JA的阶段三,引导注意阶段,协助孩子整合自己吸引的意图、引领成人注意的意图、以及展现出自己的意图,重点在引领成人注意力。
问题,这是分享式注意力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