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成(牛爸ALP顾问)

 

讲故事是什么?

生活中大人通常会给孩子讲很多故事,而且我们也知道讲故事可以让孩子明白很多道理,增加认知、培养逻辑思维、心智、控制情绪等等。但是大家都知道ASD的孩子在看书时注意力短暂、容易走神、随性,家长往往感到讲故事就是鸡同鸭讲或者对牛弹琴,更有听不了几句话就跑掉的。因此对于很多ASD孩子的父母而言似乎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非常想讲故事给孩子,可是每次讲的时候又倍受折磨。

那么我们怎么看待讲故事呢?是爸爸妈妈讲评书?还是孩子自由发挥的时间?

有多少家长觉得讲故事和让孩子与你擦桌子扫地是同一类活动?可是我如果说从沟通的角度讲,讲故事和这些孩子参与的家庭琐事一样都是互动、是合作、是双方的联合活动,是双方的交流,从这个角度看它们是不是同一类活动?
这里提出一个观念,当你不从故事内容去看讲故事的时候,那么在这种合作关系下,你关注的就是孩子和你的互动和沟通了。

如何做就有了合作?

有合作就有沟通,沟通的核心,也是ASD孩子的核心问题,第一,共同关注;第二对意图的解析。其实这是从另一个角度去看感同身受、动机和意图。

共同关注就是我在关注某事物,你也在关注这个事物,而且我们彼此都知道对方在关注这个事物。简单的说,在讲故事当中就是孩子的注意力能否跟着大人走。

意图不完整的解释可以说是双方行为背后的想法。意图的解析就是看到意图,并且对意图在因果、逻辑上的思考。
001xt6Wwgy6JbSceq4r4b&690请看上图,当我说小狗的时候大家会看哪里?你们知道我正在看小狗,我也知道你们在看小狗,我们对小狗就是共同关注。意图在哪里?如果我问:你觉得小狗要干嘛?你们会怎么想?小狗想要吃;小狗想小猫会不会让我吃?小狗想我要去吃,小猫会怎么样对我?…….大家是不是都在揣摩小狗的想法?同时你们这么做也是在响应我刚才那句话的意思。我再说大家看小猫,大家又会去看小猫在干什么?它想要干什么?你们的注意力和想法会跟着我的注意力和想法走。这就是对意图的解析。

讲故事,孩子兴趣在哪里?

很多家长说,我们怎么开始给孩子讲故事呢?孩子一点兴趣都没有,如何让孩子有兴趣?如何找到孩子的兴趣?
我们想想,我们每天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沟通的重心更多的是放在相关的事物上还是放在了解对方的想法上?就像谈恋爱的时候男士通过谈各种各样的事来了解女士,女士也通过这个途径来了解男士,双方很容易知道对方的好恶。那么聊天双方在乎的是事情还是对方的想法?双方谈论的是事情本身还是各自的人生观?

讲故事也是如此,我们希望孩子感兴趣的不是故事本身而是讲故事的人。如果这个妈妈说孩子很喜欢我啊,那么你给讲故事会很难吗?

当孩子对爸爸妈妈有一定的兴趣了,然后该如何讲故事呢?既然讲故事是沟通,那么我们就先来看看讲故事中的沟通在哪里?

先看一个讲故事的视频(个人视频无法公开,只能看表述 ),是阳阳妈妈提供的,首先在这里非常谢她。这个可能是我们都有过的经历,在这里看到的其实是我们自己的影子。后面我会放另段视频做对比。

这个视频里,妈妈用尽了解数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我们说确实也做到了,但是孩子在互动这个过程中所获得的东西则显得和妈妈的努力不成正比。当我们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过来,那么下一步我们要做什么呢?“教”给他什么呢?
在这个视频之后我给阳阳妈妈布置了一个任务,只要条件允许,每天给孩子讲故事,那么怎么调整呢?我们放在后面来讲。

又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什么能让孩子感兴趣,就是我们的想法。画面是固定的,而想法则是活跃的,普通的孩子会觉得这是一个万花筒,永远会有新奇的想法出现。而ASD的孩子似乎总是没兴趣,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没有共同关注,既不关心我们在看什么,也不关心我们在说什么?

我们再看看一个多月之后阳阳妈讲故事的视频。

从最初的那个视频中感觉阳阳对妈妈的兴趣如何?应该说兴趣不大。但是为什么一个多月之后虽然妈妈讲的话少了、动作少了、耗费的精力少了,阳阳反而有了变化?

其实当你让孩子知道你在看什么、你在想什么的时候,孩子的兴趣就回来了。真的就是这么简单。阳阳妈是如何做到的?

我和阳阳妈在第一个视频之后制定了一个计划,其实很简单,就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天给阳阳讲故事,讲什么?如何讲?关注最基本的名词和动词,减少句子的复杂程度,从词或几个字词的短句开始,讲的时候要一边指一边用强调语气和放得尽量慢的声音说出来。看看孩子能不能关注,关注之后能不能听得懂,听懂之后能不能带出主动的模仿。我们了解从沟通的角度如何解读讲故事,就是讲故事的重点先放在共同关注上面,然后把妈妈关注的(目的)意图丢给孩子,放慢速度突出这个目的,希望能引发孩子持续的关注和主动模仿。
当孩子能跟上妈妈的节奏,关注妈妈关注的事物,听懂妈妈说的话,了解妈妈了妈妈的意图之后,不但注意力能持续的追随妈妈,而且能去想妈妈当下的想法,最可喜的阳阳在讲故事时主动模仿也出现了

既然从沟通的角度看,那么我们分析妈妈和孩子的关系,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妈妈有没有和孩子建立沟通?妈妈有没有持续的观察孩子?讲话或者动作的时候知不知道孩子的注意力在哪里?孩子为什么停下来?孩子听不下去了是分心还是挑战太大?妈妈能不能慢下来等孩子跟上来?妈妈有没有给孩子思考的空间?妈妈有没有协助孩子应对挑战?这些都是ALP的理念。

这些既是建立沟通的要素,也是讲故事的原则,当家长应用这些原则的时候你就成功的将孩子带入沟通中、带入故事中了。

回应上面的原则,阳阳妈放慢速度就是为了给自己和孩子思考的时间,为了让自己能持续的观察孩子,知道孩子为什么停下来?在思考时等他一下,是分心还是挑战太大?分心拉回来,挑战太大给予协助,回应孩子有沟通意义的动作和声音。如何能做到?就是慢下来,观察孩子。

千变万化的想法——转万花筒给孩子看

当孩子能够和我们达成共同关注,能够顺着我们的思路去思考,接下来就是如何提供更多的视角给孩子。
一方面,同一件事不同的人去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展现的内容是不同的;另一方面,同一件事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阐述,因为事件是相同的。这样做实质上就是引导孩子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去想别人所想、感受他人所感受。了解同一件事对不同的人不同的影响。


还是刚才那张图,如果让大家想,可以有多少个角度去解读这个故事?

 

  1. 小狗想要吃,小猫正在吃,小狗想小猫会不会让我吃?
  2. 小猫想小狗是不是也要吃?
  3. 小狗想我要去吃,小猫会怎么样对我?
  4. 小猫想小狗是不是来抢我的吃的?…

         ….


结果会怎样?孩子的心智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发展。


牛爸讲《木雕里的秘密》

001xt6Wwgy6JbSgDgWmaa&690 001xt6Wwgy6JbSfYgnY9e&690

讲故事时我问小牛,蓝精灵觉得木雕里有人吗,他一开始说有,是格格巫,后来我问如果他们知道是格格巫会怎么样?“会跑掉”,我问那他们为什么不跑?经过好几天之后,小牛终于明白蓝精灵不知道木雕里面有人。诸如此类。

小牛知道了蓝精灵只是看到了木雕,不知道木雕是格格巫做的,所以不知道格格巫在木雕里。也就知道了站在蓝精灵的角度去看事物。

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明白只有当下看见了才能知道,某个人知道的事情,其他人没看到是不知道的。
有一天群里面聊天提到一个错误信念的测试,我觉得讲故事时的这个情节涉及到的心智有相似之处。
错误信念测试是什么?

小明在吃苹果,他把没吃完的苹果放进书包里,然后出去玩,等他出去了妈妈把他的苹果从书包里拿出来放到了桌子的抽屉里。等小明回来了。

问:小明回来了,他想吃苹果回去哪里找?
001xt6Wwgy6JbSoYJoJd1&690

我不在乎孩子在我给他讲了多少遍之后能复述这个故事,但是我相信孩子具备了对意图的关注和解析,心智得到了提升,真正懂了这个故事,复述早晚会出现的。

故事是如何发展的?是不是每一个人物的想法所推动的呢?如果是,那么让孩子看到每一个人物不同时刻不同环境下的想法,不就是推动孩子去了解故事的内容吗?孩子有限的能力意味着有时候无法完全体会当下人物的意图,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时候讲了很多遍,孩子对故事的内容仍然一知半解,但是这妨碍他主动站在他人的角度、主动去想他人之所想吗?我们最终要的是什么?是孩子思考的方式还是读懂了故事?

001xt6Wwgy6JbSyK65Rb3&690 001xt6Wwgy6JbSxVhe070&690 001xt6Wwgy6JbSvdcxx57&690

故事的内容和主线在这里并不是最重要的,孩子是不是又知道了一个故事?是不是又弄懂了一件事的前因后果?都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重点是孩子有没有思考?有没有想讲故事的人在想什么?这里再一次响应ALP的理念,看过程还是看结果。即便是孩子这次没弄懂故事其中的关系,但是孩子学会了这种思考的方式,弄懂只是时间问题。

讲故事的一些策略

1、站在孩子的立场上

你知道孩子的理解能力如何,接受能力如何?那么我们根据孩子的情况,调整我们提供给他的信息和提供的方式。比如放慢速度,配合夸张的声音和动作,突出重点的字词,根据孩子的能力调整句子的长度和复杂程度。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如何,他理解的词汇都是什么?我们讲故事的时候就不能超越这个基础太多。
孩子能听懂的能理解的内容就是孩子兴趣所在。比如孩子认识蜻蜓蝴蝶,但是不认识外星人,那么你给他讲这是出现了一个外星人,他肯定不知道往外星人代表什么,更不能指望他会问什么是外星人。那能不能引导孩子去想外星人倒底是什么?和我认识的东西有没有相似之处呢?我们可不可以说蜻蜓飞着飞着撞到了一个外星人,哦好疼啊。
当你知道了孩子的能力所在,你就可以由此建立很多沟通策略,就像上面的例子把未知和已知建立某种联系。
如何知道孩子的能力所在呢?那么首要做的就是观察,观察再观察,看到孩子的行为不是问“我该怎么办?”而是问自己“孩子怎么了?”“他为什么会这样?”,你看到了原因自然就会有方法。

2、等待和持续的观察孩子

知道孩子的注意力在我这里才开始讲话或者动作;知道孩子为什么停下来?孩子不参与是分心还是挑战太大?能不能慢下来等孩子跟上来?有没有给孩子思考的空间?有没有提供适当的协助孩子应对挑战?

3、控制问话的数量

要知道讲故事时家长和孩子的合作,不是考试。问是引导孩子思考过程,但是即便如此,也可以看得出来我的问话其实只占整个过程的一小部分,而不是全部,大家不要讲故事的时候从头问道尾,新故事尽量不要问,每次我们就一两个点展开这样的引导就可以了。通常我要突出的部分我会配合夸张的动作和声音来强调,而这也是故事中比较有趣的地方,更容易吸引孩子。
最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明知故问。这样做的家长就不要抱怨自己的孩子为什么总是明知故问了。不要总是问“这是什么颜色?”“这是什么东西?”,指着黄色的花问孩子这是什么颜色?不如说这有一朵红花,引发孩子修正的主动语言;或者指而不说,等孩子主动说。

4、对于语言初期的孩子,讲什么样的语言

•人物(做动作的人,动作所及的人事物)。
•动作(偶然或刻意做的动作)。
•地点(动作发生之处)。
•感觉(情绪和看法)。
这些是孩子最能有体会的词汇,也是他们感觉和行为最容易达成一致的词汇,就是他们最容易理解和使用的。孩子最初的沟通语言都是由这些词汇开始的,句法也是通过这些词汇建立的。不要把常识和认知当成这个阶段孩子的讲故事的内容。
昨天和阳阳妈沟通,再一次提到这个问题,她说阳阳明显对动词感兴趣,问我为什么?因为这是阳阳能感同身受的、能通过自身经验读懂的词。
这也涉及到孩子注意力的问题,其实也是兴趣的问题,家长要能从和孩子沟通的角度去想,讲述和表演什么样的词更能引发你们之间的互动。孩子听得懂的体会得到的才会有兴趣。

5、语言发展期的孩子,语言上的拓展。

语句的长度是孩子能够接受的。让孩子知道,形容同一件事的可以有不同方式,比如,当孩子说「雪」的时候,我们可以告诉他其他用来与下雪相关的字词,像是「天气很冷」、「湿湿的」,或是「冬天」。同样,当孩子说「雪」的时候,我们也可以从雪的性质上说起,说「雪很冷」、「堆雪人」,或是「看看雪有多白呀」。
这也是帮助孩子对事物根据不同的特性进行归纳的过程。

6、更高一层,心智上的发展

一方面,同一件事,不同的人去看,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其含义是不同的;另一方面,同一个意图,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来阐述。我们这个世界为什么五光十色,并不是因为世界光怪陆离,而是我们的想法千奇百怪。不变的是故事画面,变的是人的想法。当我们引导孩子发现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得到的结果居然是不同的,或者两种不同的表述其实意思是一样的。这个时候孩子就开始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想他人之所想,感受他人之感受,感同身受的发展意味着心智的进步。

001xt6Wwgy6JbSIPyr7c1&690

上面的图,可以说“给”,也可以是“接”,都是站在不同角度上看同一件事同一个动作,再进一步,如果这只笔是右边的人之前借出去的,那么这个图还可以说是“还”

7、对这个世界大家都关注什么?

讲故事不是一味的顺着孩子的兴趣走,而是要引导孩子去体会你所感受的的乐趣在哪里。
我会告诉孩子我的兴趣点在哪里,也就是我会对什么感兴趣,这些事为什么有趣,其实这也是我们绝大多数人会觉得有趣的地方,这时孩子的注意力能否跟上我的注意力,能不能也对此发生兴趣呢?即使孩子不感兴趣,孩子也能感觉到爸爸喜欢的是什么?与其告诉孩子你总是对电梯感兴趣是不会有小朋友跟你玩的,不如让孩子感受到大家一般会对什么感兴趣。

我这里用的是感受而不是告诉,虽然是用语言来讲故事,但是乐趣却只能通过感受来获得。

 

我这里再强调一个观点,沟通要在沟通中学习,所以不管孩子什么能力,只要你想引导出孩子的社会能力就要回到沟通中来。

牛爸讲故事语音整理中,后续牛爸会分享给大家!

附录:

小牛看过的书目
宝宝学语言
小鸡球球系列
野草莓山谷里的短耳兔系列
宝宝解决问题能力系列 呼噜猪系列 金波著 呼噜猪的眼泪河,小刺猬为什么,哭了,爱咬尾巴的小狐狸
爱的语言早期教育绘本 白冰著 想变人的小狐狸,泡泡糖飞船
大野狼诊所
托马斯系列
蓝精灵童话故事书
花袜子小乌鸦系列
三个淘气包系类(201405新增)

 

 

如何给ASD孩子讲故事-从沟通的角度看讲故事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